海运抛货 / 重货怎么算运费?
在海运过程中,运费的计算方式对于货主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涉及到抛货(轻泡货)和...
2025-08-20 作者 :环至美 阅读数 : 次
在跨境物流中,海运费用的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输成本。很多人认为“海运费常年稳定”,但实际上,运费会随着市场供需、季节性需求、地缘政治等因素剧烈波动。今天我们就来拆解海运费的淡旺季规律,并告诉你何时出货最省钱,以及如何避开“旺季陷阱”。
1月:春节前工厂放假,贸易活动减少,运费处于全年低谷。
12月:欧美圣诞节后需求回落,海运进入淡季尾声,价格再次走低。
特点:舱位宽松,竞争少,但需注意春节期间港口封港风险。
7-8月:欧美补货季叠加红海危机绕行,运力紧张,运费暴涨。
9-10月:临近感恩节、圣诞节,货量激增,美西、欧洲航线运价达顶峰。
特点:舱位紧俏,附加费(如PSS、EBS)频繁加收,需提前3-4个月锁定仓位。
4-6月:全球贸易需求平稳,运费处于中位,适合非紧急货物运输。
6-7月:若无突发地缘事件(如红海危机),运费相对稳定,是“黄金出运窗口”。
季节性需求
欧美节日(圣诞、黑五)、亚洲工厂排产周期直接影响货量。
例如:美西航线在10月后因圣诞补货需求激增,运价翻倍。
地缘政治与突发事件
红海危机:2023年至今,红海局势导致大量船舶绕行非洲好望角,运力减少,运价飙升。
美国大选: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如2024年对华加征关税传闻)引发提前备货潮。
燃油价格与附加费
BAF/EBS(燃油附加费)随国际油价波动,旺季时可能叠加PSS(旺季附加费)。
案例:2024年马士基曾单次下调欧线PSS至$1000/TEU,降幅达50%。
港口拥堵与罢工
美东港口工人罢工风险(2024年10月)、欧洲港口罢工(如鹿特丹)直接导致滞港费激增。
提前规划,抢占淡季低价窗口
1月-3月:提前预订4-6月仓位,锁定低价。
12月:利用春节前淡季,安排非紧急货物运输。
避开“虚假淡季”陷阱
警惕“淡季不淡”:2025年1月因欧美补库需求,运价同比上涨282%。
关注政策变动:如2025年6月美国取消关税,6-7月成为黄金出运期。
多式联运分散风险
中欧班列+海运中转:缩短欧洲内陆运输周期,规避海运旺季拥堵。
空运补货:促销季商品采用“海运主仓位+空运补货”模式,平衡成本与断货风险。
提前3-4个月预订仓位
旺季时仓位可能被船司优先分配给长协客户,临时订舱需加收紧急订舱费(可达正常运费的50%-100%)。
明确附加费条款
要求货代报价单注明PSS、EBS、ISF等费用,避免到港后“额外收费”。
案例:某报价单标注“全包价¥25/kg”,实际到港后加收€30/票清关费,成本增加约¥2.5/kg。
优化装箱与文件准备
VGM申报:使用经认证的称重设备,避免因误差被罚款。
ISF信息:进口商与出口商共同提供10+2数据,避免漏报导致高额罚金($5000/票)。
海运费的“淡旺季”并非固定,而是由市场供需、地缘事件、政策变动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1月、12月是传统淡季,但需警惕“淡季不淡”;4-6月是性价比最高的出运期;7-10月则是风险与成本并存的旺季。
建议:
提前3-4个月规划运输计划,利用淡季锁定仓位和价格。
要求货代提供逐项明细报价单,明确所有附加费归属。
关注国际局势(如红海危机、美东罢工),选择抗风险能力强的船公司。
打开微信扫一扫
添加客服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