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术语 > 仓储物流

上架

Put-away

基本定义
上架是将验收合格的货物分配至指定库位(如 “货架 A-1-2”),并在 WMS 系统中更新库存位置。合理上架可缩短后续拣货时间(如热销品放在靠近出库口的库位)。
内容延伸

上架的概念与流程

上架是指在跨境仓储管理中,将经过入库验收的货物,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搬运至仓库内指定的存储位置,并进行相应信息记录的过程。它是仓库管理从货物接收过渡到存储保管的重要环节。

一般上架流程如下:首先,仓库工作人员根据入库单及系统指示,确定货物所需的存储区域和具体货位。这需要考虑货物的特性(如重量、体积、是否易腐、是否易燃易爆等)、出入库频率以及仓库的布局规划。例如,对于频繁出库的热销商品,通常会安排在靠近仓库出入口的区域,方便快速拣选。

确定货位后,工作人员使用合适的搬运设备(如叉车、托盘车等)将货物搬运至指定位置。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货物的安全,避免碰撞、掉落等情况导致货物损坏。到达货位后,将货物整齐摆放,确保货物的稳定性和可识别性。

最后,工作人员要在仓储管理系统中更新货物的存储位置信息,以便后续准确地进行库存查询、拣选和盘点等操作。这一步骤保证了系统记录与实际货物存储位置的一致性,是实现高效仓储管理的关键。

对跨境仓储与物流的影响

优化仓储空间利用

合理的上架策略能够充分利用仓库的空间资源。通过对货物进行分类存储,根据货物的体积和重量安排不同的存储层次和区域,可以避免空间浪费。例如,将较轻且体积较小的货物放置在货架的高层,而较重的货物则放置在底层,既保证了货架的稳定性,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这对于跨境电商仓库,尤其是面对海量 SKU(库存保有单位)的情况下,有效利用仓储空间,降低仓储成本至关重要。

提升物流作业效率

科学的上架规划有助于提高后续的物流作业效率。将相关联的货物或同属一个订单高频出现的货物放置在相邻位置,在订单拣选时,工作人员可以减少行走路径,提高拣选速度,从而加快订单处理时间。此外,准确的上架信息记录使得库存查找和盘点更加便捷,能够及时发现库存异常情况,保障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跨境物流,高效的仓储作业能够有效衔接运输环节,提升整体物流服务水平。

上架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上架操作要点

  • 货位规划合理:在进行上架前,要对仓库进行详细的货位规划。综合考虑货物的属性、销售数据以及仓库设施等因素,制定科学的货位分配方案。例如,对于季节性商品,可以根据销售季节,提前规划好专门的存储区域,方便在旺季时快速出入库。同时,要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以应对突发的库存变化。

  • 搬运操作规范:工作人员在搬运货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正确使用搬运设备,根据货物的包装特点和重量,选择合适的搬运方式。对于易碎品、精密仪器等特殊货物,要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如使用缓冲材料、固定装置等,确保货物在搬运过程中不受损坏。

  • 信息录入准确:在完成货物上架后,要及时、准确地将货物的存储位置信息录入仓储管理系统。录入信息时,仔细核对货物的批次、数量、位置等关键数据,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同时,可以采用扫码枪、RFID(射频识别)等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录入的效率和准确性。

注意事项

  • 货物标识清晰:确保上架货物的标识清晰可见,包括货物名称、规格、数量、批次等信息。清晰的标识有助于工作人员在后续的操作中快速识别货物,避免误操作。对于一些标识模糊或损坏的货物,应及时进行处理,重新粘贴或更换标识。

  • 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对于有保质期要求或易损耗的货物,要严格遵循先进先出(FIFO)的上架原则。将先入库的货物放置在易于取出的位置,确保先入库的货物先出库,减少货物过期或变质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设置明显的标识或采用特定的货位管理方式来保证先进先出原则的执行。

  • 定期检查与调整:仓库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上架货物进行检查,查看货物的存储状态、货位使用情况等。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货位安排,优化存储布局。例如,随着销售季节的变化,某些商品的出入库频率发生改变,此时需要对其存储位置进行调整,以提高作业效率。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打开微信扫一扫
添加客服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