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是指在跨境仓储管理中,将经过入库验收的货物,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搬运至仓库内指定的存储位置,并进行相应信息记录的过程。它是仓库管理从货物接收过渡到存储保管的重要环节。
一般上架流程如下:首先,仓库工作人员根据入库单及系统指示,确定货物所需的存储区域和具体货位。这需要考虑货物的特性(如重量、体积、是否易腐、是否易燃易爆等)、出入库频率以及仓库的布局规划。例如,对于频繁出库的热销商品,通常会安排在靠近仓库出入口的区域,方便快速拣选。
确定货位后,工作人员使用合适的搬运设备(如叉车、托盘车等)将货物搬运至指定位置。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货物的安全,避免碰撞、掉落等情况导致货物损坏。到达货位后,将货物整齐摆放,确保货物的稳定性和可识别性。
最后,工作人员要在仓储管理系统中更新货物的存储位置信息,以便后续准确地进行库存查询、拣选和盘点等操作。这一步骤保证了系统记录与实际货物存储位置的一致性,是实现高效仓储管理的关键。
合理的上架策略能够充分利用仓库的空间资源。通过对货物进行分类存储,根据货物的体积和重量安排不同的存储层次和区域,可以避免空间浪费。例如,将较轻且体积较小的货物放置在货架的高层,而较重的货物则放置在底层,既保证了货架的稳定性,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这对于跨境电商仓库,尤其是面对海量 SKU(库存保有单位)的情况下,有效利用仓储空间,降低仓储成本至关重要。
科学的上架规划有助于提高后续的物流作业效率。将相关联的货物或同属一个订单高频出现的货物放置在相邻位置,在订单拣选时,工作人员可以减少行走路径,提高拣选速度,从而加快订单处理时间。此外,准确的上架信息记录使得库存查找和盘点更加便捷,能够及时发现库存异常情况,保障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跨境物流,高效的仓储作业能够有效衔接运输环节,提升整体物流服务水平。
打开微信扫一扫
添加客服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