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航,在跨境海运领域,标志着船舶装载货物后,正式离开港口,开启海上运输旅程。这一时刻是海运物流链条中的关键节点,此前所有的订舱、提柜、装柜、报关等一系列准备工作,都是为开航做铺垫。
船舶开航前,需满足众多严格条件。首先,船舶自身必须状态良好,经过全面检查,确保船体结构稳固、动力系统、导航设备、通信系统等关键部件正常运行。例如,轮机人员要对发动机进行多次调试,保证其在长时间航行中稳定工作;导航员要确认全球定位系统(GPS)、雷达等导航设备准确无误。
货物方面,必须完成装船作业且绑扎牢固,符合运输安全要求。每个集装箱都要正确放置并固定,防止在航行过程中移位、碰撞。对于特殊货物,如危险品,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隔离和防护。
同时,船舶需办妥所有必要的出港手续,包括海关放行、边防检查、海事部门的相关审批等。只有在各项手续完备后,船舶才能获得开航许可。
开航时间通常由船运公司根据既定船期表安排,同时也会受到天气、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一旦开航,货物便进入海上运输阶段,船运公司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等手段实时跟踪船舶位置和航行状态,确保运输安全。
起飞,是跨境空运中飞机搭载货物离开地面,升入空中开始飞行的重要时刻。与海运开航类似,它是空运物流流程的关键起始点,代表着货物正式踏上跨国运输之路。
在起飞前,飞机要进行细致的检查维护。机械师会对飞机的机身、机翼、起落架、发动机等重要部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飞机处于适航状态。例如,检查发动机的燃油系统、润滑系统是否正常,起落架的液压装置是否可靠。
货物的装载也至关重要,需根据飞机的载重限制和平衡要求,合理安排货物位置。重货通常放置在飞机重心附近,以保证飞行平衡。同时,货物要妥善固定,防止在飞行过程中移动。
此外,航空公司要完成一系列的飞行手续,如向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提交飞行计划,获取起飞许可等。只有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得到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指令后,飞机才能启动发动机,加速滑行,最终起飞。
起飞时间严格按照航班时刻表执行,但天气状况(如大雾、暴雨、强风等)、空中交通流量等因素可能导致起飞延误。一旦起飞,飞机通过机载通信设备与地面保持联系,航空公司可实时监控飞行状态。
开航和起飞标志着跨境运输的实质性开始,货物从此踏上前往目的地的旅程。对于跨境贸易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货物交付进入倒计时,企业可以根据运输时长,合理安排后续的销售、配送等环节。例如,一家中国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将货物装上飞往美国的航班后,便可通知美国的经销商准备接收货物,安排当地的物流配送,确保产品能及时上架销售。
从风险角度看,开航或起飞往往是货物风险从卖方转移到买方的重要节点(具体依据贸易术语而定,如 FOB、CIF 等术语下,海运开航时货物风险从卖方转移至买方)。在此之前,卖方承担货物的主要风险,如货物在港口等待装船期间的损坏、灭失等。而开航或起飞后,风险大多由买方承担。这一节点的明确,有助于贸易双方清晰界定责任和风险,保障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开航和起飞是跨境物流信息跟踪的重要起点。此后,船运公司或航空公司会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时更新货物的运输状态,包括位置、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供货主、货代、买家等相关方查询,方便他们及时掌握货物动态,做出相应决策。例如,货代可以根据船舶或飞机的实时位置,提前通知目的港的代理做好接货准备,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
打开微信扫一扫
添加客服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