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跨境卖家朋友,打算拓展欧盟市场,就随便选了个海外仓。没仔细看合同,也没深入了解这海外仓在欧盟责任人制度下的合规情况。结果货物到仓后,才发现这海外仓根本没有处理合规事务的能力,标签审查不专业,导致很多货物因标签问题没法顺利入境,还被罚款了。这朋友后悔不已,要是事先多做点功课,也不至于踩这么大的坑。所以说,在欧盟责任人制度升级的大背景下,跨境卖家选海外仓可得擦亮眼睛。下面就给大家讲讲 3 大避坑点。

避坑点一:忽视合规资质与能力
合规资质审查:欧盟责任人制度下,海外仓需要有很多合规资质。比如要有处理 CE 认证、EPR 注册等相关事务的能力。像有些产品需要 CE 认证,海外仓得能对入仓产品的认证情况进行核实和管理。如果海外仓没有相关资质,或者对这些认证要求不熟悉,你的货物就可能在入仓或者后续销售环节出问题。还有欧代指定也很关键,海外仓得能配合你找到靠谱的欧盟境内责任人,不然一旦产品出了安全问题或者有监管方面的沟通需求,就会很麻烦。
过往合规记录:要去了解海外仓的过往合规记录,看看它有没有因为违反欧盟责任人制度被处罚过,或者有没有处理过类似产品的合规事务,处理得怎么样。别光听海外仓自己说,多去问问同行,或者在行业论坛上打听打听。要是发现有过违规记录,而且还没妥善解决相关问题,那可就得谨慎考虑了。
内部合规流程:靠谱的海外仓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内部合规流程,从产品入仓前的文件审查,到入仓后的存储、标签管理,再到发货环节的合规检查,都得有明确的流程和标准。你得去考察一下,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能把这些流程落实到位,而不是只停留在纸面上。
避坑点二:合同条款模糊与责任不明
责任划分条款:合同里得把责任划分得清清楚楚。比如货物在海外仓存储期间,如果因为火灾、盗窃等原因造成损失,海外仓该承担多少责任;如果是因为合规问题导致货物被扣押、罚款,责任是在卖家还是海外仓,都得写明白。不能有那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不然出了问题就会扯皮。
费用条款:除了常见的仓储费、操作费,像有没有可能存在隐性收费,比如处理合规事务的额外费用,有没有因为欧盟新规导致的费用增加情况,都要在合同里明确。别等到收到账单了,才发现多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费用。
变更与终止条款:要看看合同里对于欧盟责任人制度升级导致的合同变更有没有相关规定。如果因为新规出台,海外仓需要增加一些服务或者卖家需要配合做一些事情,合同该怎么变更,费用怎么调整。还有,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比如海外仓无法满足新规要求,合同怎么终止,双方的责任和损失怎么处理,这些都得提前考虑到。
避坑点三:缺乏数据管理与沟通能力
数据合规能力:欧盟对数据保护很严格,海外仓的数据管理系统得符合 GDPR 等相关法规。要能保证你的库存数据、订单数据等不被泄露、滥用,数据的存储和传输都得有安全保障。如果海外仓的数据系统不安全,你的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就会面临风险。
沟通机制:海外仓得有良好的沟通机制,能及时跟你反馈货物的合规情况,比如有没有收到监管机构的通知,有没有产品因为合规问题需要处理。而且在出现问题时,得能和你一起商量解决方案,不能出了事就找不到人或者拖延不处理。
技术对接能力:你的业务系统和海外仓的系统得能很好地对接,像订单信息、库存信息要能实时同步。这样你才能及时了解货物在海外仓的情况,根据合规要求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如果系统对接不好,就会出现信息滞后、不准确的情况,影响你对合规事务的处理。
环至美海外仓在应对欧盟责任人制度方面就很出色。以环至美德国海外仓为例,具备齐全的合规资质,有专业团队负责审查产品的标签等合规事项,能确保货物顺利入仓和销售。合同条款清晰明确,责任划分和费用都一目了然,让卖家没有后顾之忧。在数据管理上,严格遵守 GDPR,有安全可靠的数据系统。沟通也很顺畅,有专门的客服团队,能及时解决卖家的问题。环至美的法国海外仓同样如此,在当地有着良好的合规口碑,能为卖家提供高效的服务。选择环至美海外仓,能帮你避开很多在欧盟责任人制度下选海外仓的坑,让你的跨境业务更顺利地开展。尾程派送服务也很给力,与当地优质物流商合作,能快速、准确地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提升客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