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海外仓

专利陷阱与侵权查封:在美国海外仓,你的产品可能随时“消失”

2025-11-08 作者 :环至美 阅读数 :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辛苦发到美国海外仓的产品,可能会因为专利问题瞬间消失?有个做跨境的朋友,选了一款很火的电子产品去美国海外仓,没仔细查专利就大量发货,结果刚上架就被投诉侵权,整批货都被查封了,损失惨重。所以啊,在美国海外仓,一定要小心专利陷阱。下面咱就结合美国《商标现代化法案》和电商平台规则,讲讲怎么在选品、入仓、上架前规避 IP 风险。

美国海外仓

选品阶段规避 IP 风险

  • 专利检索要全面

    • 利用 USPTO 专利数据库:得用 “产品功能 + 技术术语” 的组合去关键词检索,像卖折叠椅,就用 “foldable chair+joint structure”。还有高级检索式也得会用,像 “ABST/portable AND CLAIM/lightweight” 能更精准定位。分类号检索也不能少,确定好 IPC 分类号,比如折叠椅可能是 A47C4/02,在 USPTO 的 Classifications Search 里扩展查询。

    • 借助商业数据库:Orbit Intelligence 的语义检索能识别同义词,像 “stretchy” 和 “elastic”,能帮你发现隐藏的专利。Google Patents 的图片检索对外观设计排查特有用,上传竞品图片能找到相似专利。

  • 商标与版权排查

    • 商标查询:通过 USPTO、EUIPO、Trademarkia 这些平台,查清楚产品上有没有印别人的商标,listing 里也不能用别人的品牌词,像 “适用于 iPad” 这种都不行。

    • 版权检查:不能未经授权用动漫形象、艺术图案,产品图片、视频也不能盗用。

  • 选品策略要巧妙

    • 选 “无主之地” 产品:找刚上市的新品,专利可能还没申请,或者做微创新,给产品改个颜色、加个功能。也可以专注小众市场,像宠物智能喂食器市场竞争大,就做宠物户外喂食器,避开专利。

    • 找工厂确认:下单前得问清楚产品有没有专利,能不能提供专利证明,侵权了负不负责,而且要写进合同,别信工厂那些 “大家都在卖,没事的” 之类的话。

入仓阶段规避 IP 风险

  • 合同条款要明确

    • 责任界定:和供应商签合同,要写清楚如果产品侵权,供应商得承担全部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处理法律纠纷这些。和海外仓也得签好合同,明确海外仓有义务检查货物是否侵权,要是因为他们没检查导致问题,得让他们负责。

    • 知识产权保证:供应商要提供知识产权保证书,保证产品不侵权,还要附上相关证明文件。海外仓也得保证仓库运营符合知识产权法律规定。

  • 货物检查要细致

    • 外观检查:入仓前仔细看产品外观,有没有和大品牌相似的地方,像花纹、图案、造型这些。有个卖家没注意,入仓的一批杯子和某品牌的杯子花纹一样,结果被投诉了。

    • 功能检查:对于有功能的产品,测试一下功能,看看有没有用到别人的专利技术,像 “一键开合” 的玩具,得看看机械结构有没有专利。

上架前规避 IP 风险

  • 平台规则要吃透

    • 亚马逊平台:商标、版权和外观设计专利纠纷有内部评价程序,发明专利纠纷有中立评估程序。卖家得清楚这些,在上架前做好自查,别踩雷。

    • 其他平台:像全球速卖通会随机抽查,发现侵权就退回或删除商品,还会根据情节处罚。所以要了解不同平台规则,按要求操作。

  • 上架审核要严格

    • 信息审核:检查产品标题、描述、关键词,不能有别人的商标品牌词,图片里也不能有侵权元素。

    • 风险评估:可以找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或者机构,帮你评估产品上架的风险,没问题了再上架。

环至美海外仓在帮卖家规避 IP 风险方面很有经验。在美国有专业团队,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能在选品、入仓、上架各个环节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检查。而且环至美海外仓和专业的知识产权机构合作,能帮卖家做全面的知识产权检索和评估。在尾程派送方面,和美国当地可靠的快递合作,派送快还安全,能把产品顺利送到客户手里,让你不用担心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问题。选环至美海外仓,就是给你的产品上了多重保险,让你在美国市场放心做买卖。


标签:
  • 美国海外仓
  • 相关文章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打开微信扫一扫
    添加客服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