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产品大多会选择海外仓发货,一是大件运输成本高,备货难,海外仓能很好的解决派送时效的问题,还能通过批量运输降低单位成本,但因此也需关注以下多方面问题:
仓储位置:优先选择靠近目标市场主要消费区域、交通枢纽(如港口、机场、高速公路附近)的海外仓。例如,若目标市场是美国西部,洛杉矶附近的海外仓能更快响应订单,缩短配送时间。
仓库资质:确保海外仓具备合法经营资质,查看其是否有相关行业认证、经营许可等。像在欧洲,需确认其符合欧盟关于仓储设施的各项规定。
服务口碑:通过行业论坛、其他卖家评价、社交媒体群组等渠道了解海外仓服务质量。例如,一些卖家会分享海外仓在货物存储、出入库操作等方面的实际体验。

库存监控:与海外仓建立实时库存监控系统,确保能随时掌握库存数量、位置等信息。如利用海外仓提供的库存管理软件或 API 接口,实现与自身电商系统的对接。
货物盘点:定期安排货物盘点,至少每月一次。及时发现库存差异,如货物丢失、损坏等情况,并与海外仓共同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归属。
产品上架:准确填写产品信息,包括尺寸、重量、材质、用途等,方便海外仓进行合理存储和快速发货。例如,详细的产品信息有助于海外仓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配送方式。
配送渠道:与海外仓沟通,了解其合作的物流配送公司及服务。对比不同配送渠道的价格、时效、服务范围等。例如,DHL、FedEx 等国际快递在时效性上表现较好,但价格相对较高;当地邮政可能价格亲民,但时效稍慢。
配送时效:明确海外仓的订单处理时间(如当天订单是否能当天处理发货)和预计配送时间。根据目标市场消费者对配送时效的期望,选择合适的海外仓。如在欧美市场,消费者通常期望 3 - 5 个工作日内收到货物。
物流跟踪:确保海外仓提供货物物流跟踪信息,从发货到签收全程可查。消费者能实时了解货物运输状态,提高购物体验。
收费项目:清楚海外仓各项收费标准,如仓储费(按体积、重量或货架空间计算)、操作费(入库、分拣、包装、出库等费用)、配送费等。避免出现隐藏费用,如一些海外仓可能对超长超重货物收取额外费用。
结算周期:确定费用结算周期,常见的有月结、季结等。根据自身资金流状况,选择合适的结算周期。同时,明确结算方式,如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费用核算:定期对海外仓费用进行核算,确保收费准确。如发现费用异常,及时与海外仓沟通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