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V 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AOV 的本质是 “一段时间内,所有订单的平均消费金额”,计算公式为:
AOV = 总销售额 ÷ 订单总数
举个例子:
这个数值意味着:该店铺平均每个订单的消费金额是 200 元。
AOV 的核心价值:为什么它比 “订单量” 更关键?
对商家而言,“提升收入” 的路径有两条:增加订单量(让更多人下单)或提升 AOV(让每个下单的人花更多钱)。而 AOV 的优势在于:无需额外增加获客成本,就能直接提升利润。
具体价值体现在:
衡量消费力度,定位客户分层
AOV 高低能反映客户的消费能力:
评估营销策略的 “深度效果”
很多促销活动(如满减、捆绑销售)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 AOV。例如:
指导资源分配,提升盈利效率
获客成本(如广告投放、优惠券)是固定的,AOV 越高,“每单利润” 越厚。例如:
提升 AOV 的 6 个实用策略(附案例)
商家的核心目标是 “让客户在单次订单中花更多钱”,以下是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
满减 / 满赠:设置 “跳一跳够得着” 的门槛
门槛需略高于当前 AOV(如当前 AOV=200 元,设置 “满 250 减 30”),引导客户 “多买一件凑单”。
例:奶茶店 AOV=18 元,设置 “满 25 元送小料”,客户会从 “买 1 杯” 改为 “买 1 杯 + 1 份小料”,AOV 升至 25 元 +。
捆绑销售:“组合价” 比单买更划算
将相关商品打包(如 “洗发水 + 护发素”“手机 + 耳机”),组合价低于单独购买总价的 10%-20%,刺激客户一次性买齐。
例:电商平台 “牙膏单卖 20 元,牙刷单卖 10 元,组合价 25 元”,客户会更倾向买组合(多花 5 元,但获得更多商品)。
向上销售:推荐 “更高阶版本”
当客户选择基础款时,推荐功能更全、规格更大的版本(如 “您选的 200ml 面霜,500ml 装性价比更高,算下来每 ml 便宜 20%”)。
例:服装店客户选 “基础款 T 恤(100 元)”,店员推荐 “升级版纯棉 T 恤(150 元,面料更好)”,AOV 从 100 元升至 150 元。
交叉销售:“买了 A 的人还买了 B”
基于用户行为推荐关联商品(如 “买婴儿奶粉的客户 80% 会买纸尿裤”),在详情页或购物车页面显示 “为您推荐”。
例:亚马逊通过算法在购物车页面显示 “购买此手机的用户还购买了手机壳”,70% 的客户会顺手加购,AOV 提升 15%+。
最小起订量:强制 “批量购买”
适合高频消耗品(如纸巾、垃圾袋),设置 “至少买 2 件”,但单价随数量增加而降低(如 “1 件 30 元,2 件 50 元”)。
例:超市 “洗衣液 1 瓶 35 元,2 瓶 60 元”,客户会更倾向买 2 瓶(单价更低,且是常用品,不会浪费)。
限时 / 限量优惠:制造 “现在多买更值” 的紧迫感
如 “今日下单,满 300 元额外再减 20 元”“前 100 名下单买 3 送 1”,利用时效性促使客户 “一次性多囤货”。
AOV 与 “客单价” 的区别:避免混淆
很多人会把 AOV 和 “客单价”(Average Customer Value, ACV)弄混,核心差异在于:
AOV(平均订单价值):按 “订单数” 计算(1 个客户可能下多个订单,每个订单单独算)。
例:客户 A1 月买了 2 单(100 元 + 200 元),AOV=(100+200)÷2=150 元。
ACV(平均客户价值):按 “客户数” 计算(1 个客户的所有订单总消费 ÷ 客户数)。
例:客户 A1 月总消费 300 元,ACV=300 元(若该客户 2 月再买 200 元,全年 ACV=5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