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T 的核心逻辑:对 “增值部分” 征税,避免重复征税
VAT 的本质是对商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中 “每个环节新增的价值” 征税,而非对商品总价重复征税。通过 “环环抵扣” 机制,确保每个参与者仅为自己创造的增值部分缴税。
VAT 的关键特点
间接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企业(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是 VAT 的 “纳税人”(负责申报和缴纳),但税款通过商品售价转嫁给消费者 ——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支付的价格已包含 VAT(即 “价税合计”)。
“环环抵扣”,避免重复征税
每个环节的企业只需为 “本环节增值额” 缴税,前序环节已缴的 VAT 可凭发票抵扣,确保同一商品不会被多次征税。例如,零售商进货时支付的 300 元中已包含前序 20 元 VAT(生产商 10 元 + 批发商 10 元),销售时仅需对自己的 200 元增值额缴税,抵扣后实际仅缴 10 元。
税率因国家 / 商品类型而异
不同国家的 VAT 税率不同,且同一国家对不同商品 / 服务可能设置多档税率:
标准税率:适用于多数商品(如欧盟国家普遍 15%-27%,中国 13%);
降低税率:适用于生活必需品(如食品、图书,欧盟部分国家 5%-10%,中国 9%);
零税率:适用于出口商品(避免国际双重征税,促进贸易)或特定公益服务。
VAT 的作用:为何被广泛采用?
保障政府稳定收入:覆盖生产、流通全环节,税基广泛,能稳定增加财政收入(尤其对消费占比高的经济体)。
促进公平与效率:基于 “增值额” 征税,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税负与创造的价值挂钩,更公平;抵扣机制避免重复征税,降低企业负担,提高经济效率。
适应国际贸易:出口商品通常免征 VAT(或退税),进口商品需缴纳 VAT,确保国内外商品在同一市场公平竞争。
跨境场景中的 VAT:卖家必知
对跨境电商、外贸企业而言,VAT 是核心合规要求:
出口:多数国家对出口商品免征 VAT(或退还已缴 VAT),即 “出口退税”,降低商品海外售价,增强竞争力。
进口:商品进入目标国时,需按当地税率缴纳进口 VAT(计税基础通常为 “商品成本 + 运费 + 关税”)。
本地销售:若在海外市场(如欧盟、英国)年销售额超过 “VAT 注册阈值”(如欧盟多数国家为 3.5 万 - 10 万欧元),必须注册当地 VAT 号,依法申报并缴纳销售环节的 VAT,否则可能面临罚款、货物被扣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