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一到,跨境卖家就像面临一场大考,旺季附加费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 “拦路虎”。不少卖家因为没准备好物流成本控制方案,最后利润被啃掉一大块。
有个做服装的卖家朋友,去年旺季觉得自己订单多,肯定能和物流谈个好折扣,就没太在意渠道选择。结果,他发的货很多是轻泡货,走的快递按体积重收费,加上旺季附加费,成本比预期高了很多。而且,因为没提前规划好发货时间,遇到 “黑五” 爆仓,货物延迟了好几天才到客户手里,差评一堆,销量也受了影响。后来他才明白,光想着谈折扣不行,得有全面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案。

下面就来看看面对旺季附加费,到底该怎么准备物流成本控制方案。
错峰发货:像 UPS 的附加费率在 11 月下旬至 12 月底是顶峰,那咱就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集中发货。能提前发的货就提前发,比如一些非紧急的货物,在 10 月或者 11 月初就安排发走,能省不少附加费。
合理安排库存:把 FBA 仓当作 “零售货架”,备够 30-45 天销量的库存就行。海外仓作为 “蓄水池”,要备货 60-90 天的量。通过海运把大批货物运到海外仓,再根据 FBA 的库存情况,小批量、多批次地往 FBA 转运补货。
依据货物特性选:轻小件的饰品、手机壳,选邮政小包或者国际快递的经济型服务。像家具、健身器材这样的大件,海运拼箱加海外仓本地派送更划算。高价值的手表、相机,对运输安全和时效要求高,FedEx、UPS 的优先服务比较合适。普通日用品,专线物流就挺不错。化妆品、电池这些敏感货,得走专门的敏感货专线。
按照时效要求挑:如果是 TikTok 上突然爆火的商品,仓库快没货了,那得选空运特快专线,像香港直飞加美国本土快递,72 小时就能到仓。日常稳定销售的服装、玩具等,专线物流 7-10 天能到欧美,价格也合适。要是反季备货或者清库存的货物,海运慢悠悠运过去就行,运费低。
结合成本预算定:对成本不敏感、追求极致时效的,像卖高端电子产品的,FedEx、UPS 的优先服务可以选,虽然贵但能保证速度。注重成本控制的,像卖家居日用品的,海运、邮政小包这种低成本渠道更合适。处于中间的,专线物流和国际快递的经济型服务是不错的选择,成本和时效比较均衡。
减少包装冗余:定制合适的外箱,别用大箱子装小物件,像一些小饰品,用刚好能装下的小盒子包装,外面再套个合适的纸箱,能减少体积。
使用可压缩材料:气柱袋、EVA 棉等轻便又能减震的填充物可以多使用,比泡沫等传统填充物轻很多,能降低毛重。
利用专业打包服务:找有经验的打包仓或者 FBA 中转服务商来打包,他们知道怎么Z大化利用空间,避免因为打包不规范导致体积增大。
数字化工具:用 ERP 系统来管理订单,能自动匹配物流单号、批量发货,还能通过数据分析预测销售趋势,优化库存分布,制定最优发货计划。
联合仓配服务:把多个小库存整合到一个发货点发货,能提高发货效率,降低成本。
商家自提跨境合单:有自有店铺、社群等多销售渠道的卖家,可以将多个小批量订单合并打包发货,节省运费。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环至美海外仓,在应对旺季附加费上很有优势。环至美在美国的海外仓,地理位置优越,能快速响应美国各地的订单需求,提供多种尾程派送方案,与当地快递合作,能根据货物情况选最实惠的快递派送。在德国,环至美海外仓与本地物流商关系好,能拿到有竞争力的价格,帮卖家节省尾程运费,即使在旺季,也能保证物流成本的可控。法国海外仓的本地配送服务高效,能确保货物及时送到客户手中,减少因延迟交付产生的额外成本。选择环至美海外仓,能让你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案更完善,在旺季更从容地应对附加费挑战,让生意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