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义乌市圣诞用品出口数据发布
2025 年上半年义乌市圣诞用品出口额达 17.8 亿元,同比增长 54.2%,6 月出口 8....
2025-07-21 17:01:06 作者 :环至美 阅读数 :次
聚焦跨境物流前沿动态,锁定环至美行业资讯板块 —— 从政策风向到技术革新,从市场趋势到成本优化,涵盖卖家关切的全链路要点。从行业资讯解读实操价值,助力跨境从业者应对物流挑战、把握布局机遇。欢迎持续关注,解锁更多物流破局思路。
美国零售巨头Target于7月18日宣布,自7月28日起正式终止与亚马逊、沃尔玛的价格匹配政策。这项延续多年的政策原本允许消费者在购买后14天内,若发现相同商品在亚马逊或沃尔玛价格更低,可向Target申请差价补偿。
政策调整后,Target将仅对自家渠道的价格差异进行匹配——包括Target官网和Target Circle会员专属价,彻底切断与外部零售商的比价链条。
01 政策终结:比价时代的落幕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自2025年7月28日起,消费者在Target购买商品后,无法再以亚马逊、沃尔玛等平台的价格作为依据申请差价补偿。
Target仅保留对自身渠道的价格调整机制:若用户在门店购买后14天内,发现Target官网或Target Circle会员价更低,可申请退款。
用户反应两极分化:
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平台Reddit直言“将转向更便宜的商店”,另一群体则指出“多数人其实很少使用该政策”。
Target官方解释称,数据监测显示超过80%的价格匹配请求针对的是Target自身渠道,而非竞争对手,故调整符合“用户实际需求”。
02 战略转向:自有生态的突围
价值重构:从比价到差异化
Target正通过三大支柱替代价格匹配策略:
Target Circle会员计划:以免费会员体系绑定高频用户,提供专属折扣和积分返现;
自有品牌矩阵升级:旗下食品品牌Good & Gather已贡献40%的食品购物车渗透率,2025年计划新增600款食品饮料,强化高毛利品类;
日常低价(EDLP)策略:减少短期促销,转向稳定低价,降低消费者比价动机。
转型背后的业绩压力
2024年第一季度Target可比销售额下降3.7%,服饰与家居品类跌幅超5%,客流量持续疲软1。
同时,亚马逊Prime Day创下241亿美元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0.3%),沃尔玛+ Week同步施压,迫使Target重构定价体系。
03 行业博弈:三巨头的定价暗战
亚马逊:低价子平台切割市场
2025年Prime Day期间,亚马逊推出独立低价平台 “Amazon Haul”,主打“40%直降+满减叠加”策略。
其首日交易额即破10亿美元,9.9美元棉T恤、29.9美元吸尘器等爆款供不应求,精准狙击价格敏感型用户,挤压传统零售商空间。
沃尔玛:会员生态强化粘性
Walmart+会员数在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家庭中快速增长,通过“无限免运费+燃油折扣”组合维系下沉市场用户。
即将于8月中旬举办的Walmart+ Week,被视为对Target政策调整的直接流量截流窗口。
04 跨境影响:卖家的策略重构
多平台定价策略分化
亚马逊卖家需紧盯Walmart+ Week的定价动态,利用自动调价工具争夺因Target用户回流带来的增量流量;
Target第三方卖家应加速捆绑Target Circle权益(如会员专享价、满减券),弱化纯价格竞争。
供应链成本控制升级
Target转向EDLP模式预示长期采购压价倾向,供应商需优化成本结构:
采用海运散货LCL+美东港口中转(如萨凡纳港)规避拥堵附加费;
谈判FOB转DDP条款,降低关税波动风险。
05 未来展望:零售本质的价值回归
Target此次政策调整,本质是从“价格追随者”向“价值定义者”的战略跃迁。其核心逻辑在于:
通过自有品牌(占营收28.1%)构建差异化壁垒;
依托1900余家门店的“店仓一体”网络,强化即时配送与体验式消费;
以会员体系沉淀高价值用户,减少促销依赖。
这场价格匹配政策的终结,映射出零售行业在通胀压力和消费分级下的集体焦虑。当亚马逊以Haul平台攻占低价市场、沃尔玛以会员生态固守基本盘,Target选择了一条更陡峭却更具掌控力的道路:剥离外部比价锚点,重塑自有价值坐标系。
对跨境卖家而言,这既是定价自主性挑战,更是跳出“低价内卷”、探索品牌差异化的关键契机——毕竟当价格不再成为唯一标尺,产品力与用户体验终将回归舞台中央。
当所有玩家都在降价时,停止比价或许是最激进的定价策略。
Shopee 菲律宾推出 Express Air Local 服务,由 SPX 运营,面向马尼拉大都会及...
打开微信扫一扫
添加客服在线咨询